五十二岁的李明在公司已经工作了近二十年,算得上是部门里的老员工了。他性格沉稳,做事踏实,虽然技术上不算最拔尖的,但经验丰富,对业务流程和内部协作极为熟悉,许多新人遇到问题都习惯找他请教。大家都半开玩笑地称他为“活流程手册”。
然而,随着行业环境变化,公司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和人员优化。尽管李明一直兢兢业业,但在一个以年轻化和技术革新为名的重组计划中,他仍然收到了人力资源部的约谈通知。
面谈时,HR的语气礼貌却坚定,表示因业务调整,公司决定与他解除劳动合同,并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。由于他在公司服务年限长,且工资水平较高,最终核算出的补偿金总额高达九十六万元。李明沉默了片刻,没有争执,也没有抱怨,只是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他清楚,这就是结局。
办理离职手续的那天下午,他回到自己的工位,清理个人物品。同事们都有些尴尬,不敢上前多言,只是远远地看着。他的直属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,说了句“保重”,便匆匆离开。公司要求他在下班前交还电脑并注销所有权限。
李明打开了那台陪伴他多年的工作电脑,登录了内部系统。他不仅是业务老手,还因为资历深,长期担任部门内部的信息协调员,手里管理着几个公共平台的权限,包括一个全部门用来共享重要文档和同步进度的内部工作群。这个群里有一百八十个成员,涵盖了部门所有现任员工。
他本可以简单地退出群聊,或者交接给其他人。但想起这二十年来的付出,最后却以这种方式离开,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悲凉。他没有多想,在离开公司的前一刻,选择了一键解散该群组,并清空了所有历史文件。随后,他注销账号,交还电脑,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公司大门。
第二天一早,公司像往常一样开始运转。然而,整个部门很快陷入了一片混乱。
有人发现一直使用的共享群组突然消失了,里面所有的重要文件、项目进度表、客户联系记录、历年资料全部无法访问。许多正在进行中的项目瞬间停滞,因为最新的版本和沟通记录全都存放在那个群里。新人找不到培训材料,同事查不到历史数据,领导调不出项目报告。
电话和消息在各个小组之间疯狂流传。“怎么回事?”“群怎么没了?”“谁干的?”“文件还能恢复吗?”
技术部门紧急介入调查。日志记录显示,群组是在前一天下午由管理员李明解散的,所有数据已被彻底删除,且由于服务器设置的是定期清理备份,短时间内无法完整恢复。大家这才反应过来,这是李明在离开前做的“最后一件事”。
直属领导顿时慌了神。他立刻尝试联系李明,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。那些原本以为轻易就能接手的工作,如今变成了一个个烂摊子。领导这才意识到,李明平日里默默承担了多少不显眼却关键的工作,他不仅是一个普通员工,更是整个部门信息流转的枢纽。
没有骂战,没有解释,李明安静地拿走了九十六万补偿,也顺手带走了一个团队积累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协作记忆。公司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尝试重建部分资料,项目延期,效率大打折扣,损失远超想象。
而李明,再也没有出现在那栋写字楼里。他用一场无声的行动,让所有人重新审视了“价值”与“尊重”的真实分量。